首页 > 生活 > 教育
端午节溯源
时间:2022-06-20 15:10:08 来源:武威市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1128



关于端午节的起因,自古以来都以为是因纪念屈原而来,但是当我们对端午节的起源做一番考证后,就会得出端午节非仅因屈原而来的结论。

现在,端午节最流行的民俗有三。一曰挂艾草;二曰吃粽子;三曰竞龙舟。

最早记载端午挂艾习俗有关的是六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其云:“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荆楚岁时记》是专门记载屈原家乡楚地风俗的。足见在六朝时,即是楚地的端午风俗。端午节插艾的风俗是与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有关,在民间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孟子·离娄篇》说:“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足见人们对艾草的医药功能早有认识。明代名医李时珍对艾叶的医药功能更给予极高的评价。人们挂艾以禳毒气是以艾草的医药功能为依据的。

最早记载端午粽子风俗的是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义》。其云“俗以孤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吠之”。又云“私米,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包裹之象也”。

有学者认为,端午在古代是一个祭龙的节日。水乡的人民在这天举行龙舟竞渡,并且把糯米投到水里去祭龙。这种风俗在荆楚吴越一带最为流行,恐怕还是图腾社会衍传下来的习惯,在年代上是非常久远的。

纪念屈原说从何而来呢?南朝梁吴均所作的《续齐谐记》是一本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其中收录了许多广为人知的神话传说,其中就包括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五月五做粽祭屈原的故事。《荆楚岁时记》里,则表明端午节一开始是荆楚之地的地方节日,原是祭祀水神的节日。后来屈原恰在这天投江,人们就逐渐将水神具象化作“屈原”。根据晋王嘉《拾遗记》和《隋书·地理志下》的记载,人们在将屈原视作水神的同时,也不忘他爱国忠君的高尚品格,便将祭祀活动和纪念活动结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相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在这一天过节吃粽子、划龙舟等,也作端午。”端午节也逐渐从地方性节日,演化成了全国性民族传统节日。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后世人们把许多端午民俗与他联系,这充分表现了我国人民对爱国诗人的爱戴与怀念。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