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武威市文联、武威市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的“喜庆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圆满结束。本次征文按照散文、诗歌、小说三个类别分别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优秀奖6篇,共评出获奖作品36篇。
一村枣香
陆俊旭/文
又是一个深秋,踏着落槐的白和落叶的黄,匆匆行走在放学路上,只为品尝期待已久的红枣。那是爷爷精心呵护一年又一年的枣树所结,也是让我吃了十几年的甜蜜。
头一天和爷爷在电话里约好了,今天来送新摘的枣子,心情当然还和小时候一样激动和期待。还没到家,口中就仿佛咬开一颗颗绯红点绿的脆枣甜甜的味道;仿佛回到我童年时的这个季节,爬上枣树,摘下就塞嘴里,而爷爷和奶奶在树底下,既要防着我掉下来,还要不停的絮叨道“没洗别急着吃”的溺爱;仿佛浮现我带着半书包鲜枣分享给同学们时,那些羡慕的目光。
上得楼来,老家的红枣已洗好上桌,我抓起一把,坐在爷爷腿上迫不及待的狼吞虎咽起来,爷爷和爸爸则聊着家常,偶尔抓起一粒放进嘴里慢慢的咀嚼。祖孙三代人,围着一盘红枣,一遍遍演绎着每个丰收的喜悦。就着枣子说着枣树,偶然听到爷爷说,永昌镇打造成了省级示范乡村,原来枣树旁边的矮土墙已经推到,墙外的田间路也硬化成水泥路。如今是一道矮矮的文化栅栏象征性的围起那棵枣树和几棵果树。爷爷的话也把我童年的记忆永恒的围在那堵高高的矮土墙内。
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
蓦然回首,我已经很久没有回老家去看爷爷奶奶、去爬上枣树、去徜徉矮土墙内的一切了。多少个假期和周末都被各种兴趣班占用,我曾无数次梦里游弋在粗皱的枣树上满口生津;流连在老家屋檐下,躺在爷爷怀里听故事。
“双减”以来,课业不太繁重了,假期和周末空闲的时间也多了,去老家的次数便多起来,遗憾的是每次去的季节都不是红枣飘香的时候。爷爷住了一晚,清晨恰逢周末,出城时我便缠着要一起去,爷爷自然是开心的。我牵着爷爷的衣袖,奔向矮土墙,奔向围住童年的那片乐园。
若不是爷爷已明示示范村的特色,我差点就忽略了这十年来老家那一点一点的变化,因为人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熟悉的东西,慢慢发生改变,就比如爷爷两鬓的白发,一点点的多了,便容易忽略。下车后尚需步行数百米,我便不停向爷爷说,小时候的路、小时候的房子、小时候的机井、水渠……可这一切,都和小时候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变迁。路已不再是爷爷抱着我跨过一个个积水的坑;像围着枣树那样的土灰色房子亦迹不可寻,取而代之的是白墙人字红顶,翠绿栅栏的小康村,整齐划一的像仪仗队等待检阅;村巷失去了童年的颜色,熟悉的土坯、夯土墙体不知何时起洁白、光滑得生出一幅幅水墨画,墙体画上更是熟悉的“核心价值观和农耕文化、传统文化”。两侧的翠柳碧槐疏密之间拂开一扇扇小康之门,老家便在绿树环抱的一扇红色大门“吱呀”声中开启。
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
我急奔果园,去寻找矮土墙围住的记忆、去看滋养爸爸和我童年的红枣树。一树虬枝挂满甜枣,绯红的、浅红的、红绿各半的都被老树包容着。翡翠般的树叶还挂着晨曦送来的露珠,晶莹得像我小时候的眼睛。偶有西风拂过,枝叶深躬,像极了爷爷弯腰抱我的姿态,翡翠叶子沙哑的唤我乳名,红宝石般的甜枣摇摇欲坠,纷纷争入我口中。树下矮土墙,换成篱笆式的木质栅栏,矮土墙不再是童年那高大不可逾越的围城,抬起腿便能翻越到田间小路。站在小路看枣树下的栅栏上“优化生态结构、振兴乡村发展”十个红色大字在朝阳下和红枣一色、一味,都是甜甜的。
我好奇的问爷爷:“这么矮,岂不是谁都可以进来摘?”爷爷沉思片刻,牵着我的手向着不远处的高坡走去,边走边说:“过去,谁家都穷,即使有钱也买不到如今这般琳琅满目的东西,现在啥也不缺,根本没必要在乎和区分这是谁家的,其实这就是大家的”。爷爷继续说:“困难时期,邻里都是相互帮助的,如今新时代、新风尚更应该相互帮助,互敬互爱”。
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
我和爷爷并肩站在高坡上,整个村落尽收眼底,朝阳下村庄色彩鲜明。一树红枣点缀成整个村落最耀眼的颜色,我终于读懂爸爸诗中“园外枣繁从不摘,一枝留与路人尝”的意思,这是新时代家风的传承,是新农村的崭新面貌,是善良勤劳人民的淳朴乡风。
再回忆一遍矮土墙吧。童年固然在里面,走出来,站在高处,鲜红的枣,迎风摇曳时,我分明听见翡翠叶底传来新征程的号角;我分明看见,那是风中烈烈的红旗。
作者简介
陆俊旭,武威第九中学八年级学生。爱好写作,读书。曾获武威市“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中小学生书信征文比赛二等奖;武威市“石榴杯”民族团结进步诗词楹联大赛二等奖。作品曾发表于《天马》。
来源:武威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