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生态文明建设
武威市文旅产业链发展系列报道⑦
聚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绘就文旅融合美丽画卷
时间:2023-05-20 11:03:02 来源: 武威日报 阅读量:446

全市共接待游客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6亿元——今年“五一”假期,武威市文化和旅游市场强势复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火热的“五一”文旅市场背后,涌动着武威市文旅融合深入推进的生动实践,折射出“诗和远方”不可阻挡的融合大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武威市紧紧围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武威”的总体思路,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武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被后世千古传诵的凉州词等都是这里鲜明的文化印记。以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武威市成立武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武威市实施方案。新设立正处级长城保护研究机构——长城文化保护研究中心,县区相应成立长城保护专门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长城保护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将富源厚重的文化生态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提升了旅游的吸引力。

围绕天祝“高原长城”特色,武威市打造安门“雪域长城”观景台,围绕民勤“沙漠长城”,以红崖山水库段为主,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突出展现沙漠长城资源风貌。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旅游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因地制宜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及相关产业,“美丽经济”不断壮大。

武威市还制定印发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明确“5+N”文旅产业链发展重点,配合省文物局编制完成《西路军片区(白银、武威段)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初稿)》。

明长城凉州段保护展示、文庙儒学院遗址区提升改造、古浪战役纪念馆二期等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一处处建设场面汇聚成一幅幅气势恢宏的美丽画卷,武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步向前,文物保护水平显著提升。

逛完博物馆,买一份主题文创商品;预约景区门票,顺便预订特色餐饮;走进沙漠公园,早早换上相配服饰……当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消费更加向“美”而行。 “五一”期间,位于凉州区清源镇武威沙漠公园的“西域小镇”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西域小镇”剧本杀,圆一场武侠梦,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体会“一秒穿越”的奇妙感受。 

这是近年来武威聚焦活化利用,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历史文化的融入,使旅游品质极大提升,慕名而来的游客通过消费实现经济良性互动。

纪录片《梦幻凉州》在央视十套播出,大型沉浸式情景历史歌舞剧《天马行》成功预演,《流韵焕彩——武威非遗精品图典》《武威考古研究文集》等一批反映武威文化时代价值的精品书籍编纂出版……传承武威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武威历史故事,武威历史文化主题相关的各类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与旅游之间形成了“相互赋值”的过程。

从博物馆到商业区,从荒芜沙漠到网红景区,从历史文化名城到旅行目的地……如何让“诗和远方”在共创美好生活中“融”得自然、“合”得协调,武威写下了完美的答卷。(记者李政阳 赵东晓 )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