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天祝
天祝:靠天田变高产田
时间:2023-07-04 11:05:29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阅读量:165

近年来,天祝县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围绕抓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牢牢守住守好粮食安全底线。

近日,记者在天祝县炭山岭镇上岗岭村高标准梯田建设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操作挖掘机、装载机等重型机械,进行翻土平整作业,一块块高标准农田已见雏形。

“我们村以前都是陡坡地,种庄稼没有收成。今年,政府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我们村建设5200多亩地,修好后主要种植高原夏菜。”天祝县炭山岭镇上岗岭村村委会副主任苏兴春说。

在天祝县赛什斯镇克岔村、阳屲村成片的高标准梯田里,小麦、青稞、藜麦、马铃薯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微风拂过,新苗迎风摇曳,孕育丰收的希望。

阳屲村村委会副主任石铭玉说:“以前我们这里的田间道路,坡度大,不好走,春耕生产各方面不方便。去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土地平整了,大型机械也能上来,路也修好了,各方面的效益都非常好,村里的群众非常认可高标准农田建设。”

小地块变大地块,山旱地变为水浇地,“靠天田”摇身变成“高产田”,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真真切切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也让老百姓种田的底气更足了。截至目前,天祝县赛什斯镇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72万亩,不仅补齐了该镇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村民们有了种粮积极性,粮食产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天祝县赛什斯镇党委副书记宋占军告诉记者,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拓宽了作业面,从原来的“三跑”田变成保肥、保水、保土的“三保”田。同时,农业机械全部可以进场作业,减少了群众的种植成本,预计每亩地可以增加300元的收益。

蓄水池、沟渠等灌溉设施不仅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有效解决干旱时农田适时灌溉的重要前提。为有效破解天祝县金强河灌区“卡脖子旱”问题,切实保障农田适时适量灌溉和工程沿线生态用水需求,天祝县实施干渣子调蓄水池项目,配套完善骨干调蓄设施,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在干渣子调蓄水池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防渗墙修筑作业。现场机声隆隆,挖掘机、压路机、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液压抓斗、旋挖钻等工程机械也在有序开展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甘肃水利工程地质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张信说:“干渣子调蓄水池项目由甘肃水投承建,自今年4月份开工以来,基本完成大坝基础开挖及围堰填筑施工,目前正在进行防渗墙施工及帷幕灌浆施工。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力争早日完成施工任务。”

据了解,天祝县干渣子调蓄水池项目总投资48241.39万元,建设内容为新建调蓄水池1座及附属建筑物,总库容70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46万立方米、调洪库容60.9万立方米;铺设引水管线5千米,引水流量1.3立方米/秒;配套各类阀井(室)10座,计划于2024年10月底全面完工并试运行。

天祝县水务局工程师闫鹏表示,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增强区域调节能力,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供水保障率,使项目区6万亩农田得到适时灌溉,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以来,天祝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的重要抓手,依据特殊地理条件,一体规划高标准农田和调蓄水池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让更多山旱地变为水浇地。同时,大力推行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模式,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用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2023年,全县共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保证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刘洪凯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