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凉州
凉州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助力绿色发展
时间:2023-07-14 10:04:22 来源:凉州区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181

集中处理、能源化利用、种养循环、并网发电。近年来,凉州区以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消除面源污染、增加土地肥力为目标,大力推广“畜禽粪污+大型沼气工程+楼宇集中供气+工业供气+商业供气+沼气发电并网+沼肥综合利用+生态农业发展”的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模式和厌氧发酵协同处理技术,构建起农牧循环、能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凉州区是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肉牛产业大县、肉羊产业强县,生猪饲养量居全省第1位。”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彬德介绍说,全区养殖方式从家庭散养向规模养殖加速转变,养殖量快速增长,在保障畜产品稳定供给的同时,畜禽粪污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解决畜禽粪污问题,越来越需要统筹养殖、种植以及农村能源等各环节,越来越需要整建制系统考虑。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区域内资源共享和要素组合,实现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配图1

(厌氧发酵池)


2019年,凉州区争取实施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成2个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改造升级10个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成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7个、大型沼气工程5个,购置粪污运输车13辆。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年新增粪污处理利用量达到91.9万吨。近日,凉州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配图2

(村民用沼气做饭)


在凉州区高坝镇天马社区,干净明亮的厨房里村民唐女女娴熟地打开沼气灶,蓝色的火苗开始在锅底下跳跃,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饭菜就端上了桌。“我们家用沼气有四年多了,又方便又干净,比液化气便宜多了。”唐女女告诉记者。


凉州区采取“政府补贴、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推行“养殖场+沼气工程+集中供气+农业园区”的中小型养殖场粪污处理模式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在新型农村社区、小康住宅示范点、农村集镇和学校推广使用沼气清洁能源。全区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8万户,联户沼气工程9处、平房集中供气120户,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18个、楼房集中供气7000多户,年处理畜禽粪污35万吨、生产沼气591万立方米。


在凉州区双城镇小果园村,一座座蔬菜大棚内满目葱翠,用有机肥培育的菜苗长势正旺。村民王蓉萍正在棚内修剪,她介绍说:“这个大棚下面铺着沼液管,就是用来流沼液的,沼液是我们用家里的畜禽粪便交换来的,我们不用化肥,种出的西红柿个头大、味道好,在市场上价格也上去了。”


配图3

依托黄羊、韩佐等16个沼气站和7个区域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成立畜禽粪污收储专业合作社,采取畜禽粪污作价收购或沼渣沼液、有机肥兑换等方式,建立“农户——收储合作社——沼气公司”畜禽粪污收集、转化、利用体系,凉州区走出了一条“农户蓄积、公司收购、专业处理、综合利用”的新路子。2022年全区产生畜禽粪污883.57万吨,畜禽类粪污利用量达到811.29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82%。


位于凉州区永丰镇的甘肃普康生物科技公司里,高大的柱状厌氧发酵罐高高耸立,在生物有机肥生产车间,大型设备依次陈列,袋装的生物有机肥整整齐齐摞成一堵堵“肥墙”。据了解,该公司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连续滚动式发酵中心处理装置,发酵周期短,并能最大程度灭杀畜禽粪污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适合各种土壤的农作物及药材花卉种植。


配图4

(凉州区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数据中心)


凉州区通过鼓励支持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规模化养殖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有机肥生产线,利用沼渣、沼液和畜禽粪污生产复合高效生物有机肥,为全区粮食生产、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肥料。现已建成普康生物年产10万吨、北大鑫农年产5万吨、威力特年产3万吨、维尔康年产3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年内可处理利用畜禽粪污45万吨,生产有机肥15万吨。


与此同时,凉州区不断创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推进沼气并网发电。引进兰州新融环境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区财政联合出资9100万元,建成黄羊、韩佐等5个区域城乡有机废弃物第三方资源化集中处理中心,投产达产后,年可处理有机废弃物30万吨(其中畜禽粪污量15万吨以上),年可产沼气900-1100万立方米,年发电量14400兆瓦,在全省率先实现沼气发电并网业务“零的突破”。


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彬德表示,凉州区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常态化管理机制,研究出台粪污收集、储运、资源化利用等有关扶持政策,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能源化、肥料化利用,努力创建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区,推动全区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陈凯年 李金业)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