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教育
从古诗词中看端午
时间:2022-06-20 15:10:09 来源:武威市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863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历代文人墨客以其为题,写下了大量缀玉联珠、脍炙人口的诗词,时值端午佳节,来看看这几位宋代诗人是如何度过端午的吧。

北宋治平(1064-1067)年间,欧阳修在任参知政事时,受朋友邀约到家中做客,即席写下了这首《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以清新的词风,鲜活的意象,明丽的色彩,把端午节榴花飘红,绿杨垂雨,角粽飘香,绘赠画扇,浴兰饮酒的风俗美景写得生动鲜明极具美感。

我们再来看苏轼的一首比较著名的《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则描写了端午节女性浴兰的生活细节,写得活色生香,充满女性美感,体现了作者的浪漫情怀。

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71岁的陆游在家乡绍兴隐居。这一年的端午,他写了一首五言律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重五”即五月初五端午节。陆游所居的山村风物静好,榴花红艳繁盛。“粽包分两髻”是说粽子分出两个角来。粽子是有角的,因此也曾叫“角黍”。“艾束著危冠”同样涉及了端午节佩戴艾符的习俗。“危冠”本是屈原戴的那种高高的帽子。屈原在《涉江》中云:“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在诗中用此典故也是对屈原的致敬吧。“旧俗方储药”涉及了端午节的另一个源远流长的风俗,即采药。“羸躯亦点丹”则涉及端午节以雄黄点额的习俗。古人认为用雄黄酒涂抹在人身上是可以驱邪避毒的。“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尾联的两句写诗人在忙完了一天的事情之后,面对着阖家欢聚的筵席,不禁发笑。诗人陆游为什么发笑呢?我们知道,他本是有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的,而如今却“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只能面对着日常生活中的节庆筵席,因此不能不作一苦笑了。

关于端午节,前两年有个关于祝福语的争论,说是不能祝快乐,要祝安康。考察其节日的原始意义,更可能是源于远古祭龙祖,是为祈福辟邪。

当然,从词语的雅而言,及其节日的文化意义而言,福禄、安康的确更佳,体现出了汉语文化的端庄雅正。一代代关于端午的诗词,也不断增加着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在传承原本习俗的同时,也在不断为端午增添着新意,而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节,也会继续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绵绵不绝。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