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天祝
天祝县西大滩镇:向山旱地要来了新效益
时间:2023-08-24 10:44:22 来源: 阅读量:164

初秋时节,天祝县西大滩镇西大滩村和上泉村的千亩高原夏菜基地,一辆辆满载红笋的卡车往来穿梭,负责采摘的当地农牧民分工协作,采摘、捆扎、装车,一派火热的收获景象。

西大滩镇上泉村村民卜月英,一边采摘,一边抽出随身携带的绳子,麻利地一绕一扣,就捆扎好了一捆红笋,整齐地码在地上。同村村民张万虎捡起捆好的红笋,递上紧随其后的卡车。“我们是10个人负责装一辆车,每装一辆车给我们1000元,每人能分到100元。最多的一天我们装了5车,每人净赚500元。”张万虎说。

村民陈昌年今年笋子种得早,他的100亩红笋已全部收完,亩均收入4600元。“外地客商来基地看长势按亩收购,最好的红笋一亩地能卖上万元,我所种的100亩红笋,现在已经端上广东人的餐桌了。”他乐呵呵地说。

2023年,西大滩镇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大突破”,与甘肃兴盛诚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祝同泽源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000万元的红笋种植基地建设协议。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按照“集中流转、统一经营”方式,通过“支部引领创路子,协商民主开方子,招商引资夯底子,规范技术挣票子”的综合措施,鼓励西大滩、上泉2村群众积极流转饲草料地2400亩,实现“小田”变“大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修建蓄水池3处,购置拖拉机、覆膜机、打药车、旋耕机,铺设滴灌设施,将“靠天吃饭”转变为“精准滴灌”,达到节水、节肥、节劳力和节成本的目的,同时带动周边2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务工。

在西大滩镇马场村,村民王治彪正在自己流转的马铃薯地头观看长势。他流转了800亩山旱地,添置了大型农机具,种上了马铃薯、小麦、蚕豆、青稞、藜麦等作物。“我们祖祖辈辈以地为生,最见不得土地荒在那里,现在村上和我一样的种植大户还有2户,村民们有了流转费用,春种秋收的时候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还可以去地里打工,这又是一笔家门口的收入。”王治彪由衷地感叹。

今年以来,西大滩镇紧扣农业优先型和生态功能型定位,按照强县域行动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深挖发展潜力,全力推进“牛、羊、菜、菌、藜、药”产业,在产业规模、发展质量和速度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探索走出一条适合镇情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截至目前,种植藜麦7230亩、小麦3263亩、马铃薯4710亩、青稞1911亩、豆类920亩、高原夏菜3535亩、食用菌210万袋、中药材1558亩,昔日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山旱地,真正成为了农牧民群众的“致富田”。

新武威记者张婷  通讯员张宗文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