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历史文化
人间事 冬至节
时间:2023-12-25 15:41:40 来源: 阅读量:2208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至,是转折,是起点,是阳的新生,春的开始。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冬至最让人感慨的是永恒的时间交替和人事更新。

冬至节习俗的递嬗

冬至在古人的观念中极为重要,此日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万物更新,官方和民间都有比较隆重的祭祀和庆祝活动。《太平御览·时序部》 记载:“十一月建子,周之正月,冬至日南极,影极长。阴阳日月万物之始,律当黄钟,其管最长,故有履长之贺。”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冬至是新年岁首。秦汉时期,冬至已经成为重要岁时节日。

《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由此推知在秦朝时,冬至作为十一月中气,应该是新年之后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冬至这天朝野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南北朝时期,冬至日已经成为君臣朝贺的重要日子。到隋唐时期,冬至节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节俗活动也随之增加,各种庆贺仪式渐渐得以固定。

宋人的冬至节狂欢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宋代,很多观念非常接近现代社会,所以宋人也非常重视冬至。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冬至》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 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可见宋人非常看重冬至,视同过年。

冬至在宋代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期为七天,可以说冬至假期就是宋代人的“黄金周”。据《宋史》载:“元日、冬至、寒食假各七日”。在冬至这几天,皇帝会进行大规模的赏赐,赏赐对象包括群臣、百姓,赏赐方式分门别类,如赏赐钱物、诗赋、筵席于臣僚甚至恩荫官员子弟。同时,冬至日大朝会结束后,皇帝会设宴于宫廷之中以犒百官,营造出君臣融洽、其乐融融的氛围;对民众而言,减免赋税可减轻生活负担。

在民间,冬至的地位甚至超过岁节,百姓们会在这天购置新衣、酒食,以花样繁多的活动欢贺冬至,或游戏娱乐放松心情,或满足口舌之欲尽享美味,或祭祀祖先祈求祝福,而宋人祭祀祖先还有特定的食物——馄饨,宋代古籍记载:“贵家求奇,一器凡几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你看,他们吃馄饨的花样比今天人们吃饺子的花样还多呢。

除此之外,亲朋好友间也彼此往来庆贺,叫作“一阳贺冬”。据《武林旧事》记载,“一阳贺冬”的人们会准备好华丽的车马出行,五更天(凌晨3点到5点)时,街上就已经人来人往了,妇女和小孩子们会穿戴华丽的服饰,寺庙也是香火旺盛、人头攒动。在冬至的几天假期里,许多商户为了庆祝节日也关门闭店,饮酒作乐,称为“做节”。冬至可以说是宋代人的“狂欢节”。

“栀子汤”里的冬至情结

如今冬至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意义不亚于春节,民间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即把冬至看得比过年还要重要。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但是在武威,冬至并不只是吃水饺。还吃什么呢?吃冬至饭呀。所谓的冬至饭其实是一锅汤饭,也叫“栀子汤”,里边加入了各种蔬菜和面食,肉一般选牛羊肉,做法同香头子,且武威人的冬至饭还有一个奇特的名字“乌龟上炕鳖跳鞋”。武威冬至饭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面食上,将面和好后放在案板上,擀成一张薄厚均匀的面皮,再用刀切成小的方形,捏成一个个栀子花的样子,故名“栀子面”,最后加上种类丰富的蔬菜,让这一锅冬至饭看起来非常丰盛。待吃完这顿饭后,人们聚于炕上,边暖脚边说些家长里短。所以,当有人说冬至要吃饺子时,别忘了咱武威人的冬至“栀子汤”。

“冬至到,烤一烤”,除了吃冬至饭,在冬至节这一天,武威人还会在门口、院子里、街头、商铺前垒起火堆,家人、路人不分老幼,都开心地围着火堆转圈、烤火,上了年纪的人还会嘴里念念有词“左三圈,右三圈,围着火堆转圈圈,左转三圈保平安,右转三圈保康健!” 此民俗起源于古代武威的商人们祈求来年一切顺遂的举动,人们都开始在这一天垒起火堆烤火,以祈来年平安。这一民俗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成为现在冬至节里的武威一景了!

总之,冬至作为传统社会重要的岁时节日,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被人们所重视、纪念,也被赋予了丰富的社会人文价值,这既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适应,承载着人们对于生活的厚重期望,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因此,在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冬至节更应该被传承、被延续。(俞丹华)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