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历史文化
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时间:2023-12-25 16:03:31 来源: 阅读量:2144

石 夫

二、武威“非遗”的分类

4.传统戏剧。武威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戏剧不多。主要有:凉州半台戏、凉州皮影戏、凉州木偶戏、民勤小曲戏等。它们都是武威梨园中绚丽多彩的奇葩,也是全信息的传统文化。中国戏剧文化的所有信息,在武威的传统戏剧里几乎都有所反映。每一部戏剧都渗透着民族精神、民俗风情、民众文化和民众心态。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又有丰富的方言俚语,反映出的是中国西部独特的戏剧艺术。如最具有小戏特征、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凉州半台戏”,有演出阵容小、剧目短小精悍、演出场地随意、行头服装轻便而简单的特点。其音乐原始古朴,语言风趣幽默,剧目短小整齐,曲调好记易唱。特别是贴近生活的戏剧情节和富有特色的凉州方言,使其更显古拙稚雅。比较有名的剧目有:《李亚仙刺目》《三娘教子》《张连卖布》《小放牛》等20余种。

5.传统曲艺。武威历史虽然很悠久,但流传下来的曲艺只有“凉州贤孝”和“古浪老调”。特别是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凉州贤孝”,是以第三人称为表现手法、以说和唱为主要形式,在自弹自唱中辅以丰富的表情叙述故事、描绘人物、展现情景、表达思想感情的民间说唱艺术。“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传说源自西夏国党项羌人用于加强思想教育、宣扬儒家文化、教化子民的一种曲艺。在现存文献上能看到的记载是始于明代1368——1644年期间。“凉州贤孝”脱胎于古凉州的佛教俗讲,与西凉乐、敦煌变文及“河西宝卷”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其传承方式主要靠民间艺人口传心授。其内容主要以说唱英雄贤士、忠臣良将、孝子贤女等故事为主。寓教于乐,教化人们要“处世为贤”“居家尽孝”。“凉州贤孝”的伴奏乐器初有五弦琴、二胡及其打击乐器。后来根据使用要求,仿五弦琴创制了“三弦”。从此,三弦成为“凉州贤孝”的主要伴奏乐器,也是凉州人民的一大发明。

6.民间武术。武威的民间武术源于南宋名将岳飞之手,清嘉庆年间由河北燕山的常巴巴传入兰州、兰州安宁堡,由李文喜传承的“八门拳”。在2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使武威的民间武术呈现出了地域、军旅、民族、民俗等多样性特色。形成了以“八门拳”为主体,兼容外来武术的凉州武术体系。如入选市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凉州条子”(又名“五手条子”),就是八门拳系中的八门棍术之一。其手法、步法、身法等,充分展现了套路动作的优美曲线和刚柔相济的攻防能力,是凉州武术中棍法套路里的佼佼者,也是研究西北棍术套路的重要依据。

7.民间游戏。历史上武威民间的游戏是极其丰富的,有“围和尚”“跳方方”“赶牛儿”“改绊儿”“踢毽子”等数十种。这些游戏简单易行,在地上画个圈,或随意捡几颗小石子,或找一条细线绳等,游戏便可进行。参与人数可多可少,时间不限春夏秋冬,是过去儿童主要的娱乐活动。某些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俗、伦理、体育等方面的知识。武威众多而古老的民间游戏,如今大多数只是在人们的记忆中,但也有部分游戏还在广泛地流传。如在清晨的公园里、广场上,人们都能看到男女“踢毽子”的轻盈俏姿。

8.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具有清新质朴的原发性和民族色彩的地域性。是以独特的造型语言和艺术形式,反映各民族人民的情感生活和生活追求,蕴含着各民族社会生活、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美学观念等方面的丰富内涵。武威入选到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区)级“非遗”项目名录中的绘画、剪纸、刺绣、面塑、泥塑、布贴、雕刻等项目,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也是最能反映武威地域特点的民间工艺美术。特别是笔法细腻、工艺精湛、图纹密布、堪称“素描天下”并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唐卡绘画”,以藏传佛教、藏民族历史等为主要内容,以宗教信仰为主题,以优美、精致、富丽为个性特质,用色彩精美的绘画,涉猎和覆盖了藏族人民从古到今的游牧生活、农耕文化和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交替演变,反映了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兴旺发达的发展轨迹。是藏文化历史、宗教信仰、道德素养、民俗传承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华锐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9.民俗。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历史上的武威,由于中原文化的渗入、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人口往来频繁、经济日益繁荣、交通逐渐成网,相应的社会习俗在2000多年里不断地变革和丰富。如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有些民间习俗虽然被人们简化和遗忘,但还保留着许多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节庆习俗和生活习俗。如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天祝土族婚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土族的婚俗随区域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分提亲、定亲、讲彩礼、选吉日、娶亲、迎亲、婚礼仪式、招待嘉宾、送客等程序。其中,最隆重的婚礼仪式必须由媒人主持。首先给天、地、神磕头,其次给国家领袖磕头(在过去是给皇帝),第三给祖先长辈磕头。拜毕引新娘到厨房拜灶神,然后新郎新娘入洞房(土族没有闹新房的习俗)。稍事休息后,便是谢媒仪式。媒人站在桌前,双方各有一人站在两旁,在说感谢之词的同时,给媒人脸上抹酥油,嘴里喂炒面、灌酒,最后双方给媒人一定数量的茶、酒、肉等作为酬谢。接下来的仪式是“摆针线”和古朴的“冠带女婿”。冠带女婿需要新郎和新娘的弟弟站在两旁,新郎的额头上抹上酥油,岳父亲手把送给女婿的帽子、长袍、红腰带、鞋袜给穿戴上,并在一条灰色哈达的中间包上五色粮食和柏树枝打一个结,系在新郎的脖子上。然后给新郎的双手各端一只绘有“龙图案”的碗,一只装满红枣、核桃和钱币,一只斟满酒并漂两个红枣。媒人一手端牛奶碗,一手持柏树枝,蘸着牛奶向空中泼洒,边致辞赞颂新郎。仪式结束后,正式招待送亲的嘉宾。吃席、敬酒,载歌载舞。用优美的赞歌赞颂对方,也可以唱“问答歌”刁难对方,也可跳起“安召舞”。到深夜,村庄里的亲戚或本家人把送亲的嘉宾分散请到自己家中继续招待或休息。次日,男方给送亲的嘉宾赠送礼物(包括部分钱),谓之“后彩礼”。娘家人向公婆交代新娘,吃过饭后便起身返回。土族婚俗是一古老的仪式,充分融入了土族的民族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服饰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可以说是土族文化的综合展现。(连载二)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