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武威新闻
矢志向绿行 荒漠绘丹青
——我市防沙治沙工作综述
时间:2024-03-27 09:27:54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140

4.jpg

红柳长势旺盛,梭梭遍布沙包,一株株、一蓬蓬、一簇簇的沙生植物,随风起伏,绿涛般涌向沙海深处。

打开卫星地图,一道绿色林带不断延伸,绿色由一点点、一丝丝,逐渐变成一块块、一片片。

变化的背后,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棵接着一棵种,一代接着一代干,毕其功于一役,与荒漠风沙展开长达几十载的漫长较量,将沙漠牢牢遏制,创造的绿色奇迹。

矢志向绿行,敢于荒漠绘丹青。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弘扬新时代武威精神,坚持“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地,强化各项保障措施落实,累计完成“三北”工程人工造林315万亩、封育352.2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24.3万亩、重点风沙口240个、风沙线480公里,风沙危害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治理成效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


因地制宜 科学防沙治沙


武威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境内危害严重的风沙口有286个,处于全国荒漠化防治的最前沿。

面对风沙危害严峻的市情,我市把防沙治沙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民生任务和底线任务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持之以恒高位推动,层层压实防沙治沙责任,坚决扛牢生态报国责任,将防沙治沙工作列入国土绿化一体推进,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市、县区层层印发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推进工作落实。

因地制宜,科学防治。我市坚持突出重点、因害设防、连片建设、规模治理,编制《武威市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修编《武威市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布局5个治理区域,建设3道阻击防线,明确主攻方向、建设任务、治理目标和保障措施,科学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一个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定位准确、区划科学合理的荒漠化防治体系逐渐清晰。

在全面推进防沙治沙过程中,我市着眼于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坚持人工造林与封沙育林草、封禁保护相结合,生物治沙与工程治沙相结合,造封管并举,带片网集成,全面推进生态治理模式升级,逐步形成环绿洲锁边防护林带,打造沙漠和绿洲之间坚固的绿色防沙墙,建成了古浪八步沙、民勤老虎口、凉州区头道槽等一大批沙漠治理示范样板,连片治理面积均达到10万亩以上。

从苦干到巧干,从肩挑手扛到科学治沙,这一系列的转变在武威防沙治沙的攻坚前沿上不断上演,展现了一场人与自然的精彩博弈。


项目支撑 固牢绿色屏障


驱车行进在民勤绿洲西线最大的风沙口老虎口一带,高低起伏的沙丘和滩坡上,满目都是网格状的沙障,一行行、一排排梭梭林向四面延伸,片片绿色镶嵌其中。

作为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前沿主战场,民勤县突出项目支撑,大力推进规模化防沙治沙,在中央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实施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三北工程、退耕还林、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模化防沙治沙等一批重点工程,以青土湖、老虎口、龙王庙等风沙口为重点,累计完成工程压沙103万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230万亩,封沙育林草325万亩,在长达408公里的风沙线上筑起了300多公里的生态屏障。 

老虎口的治理,是我市推动防沙治沙项目驱动的一个缩影。在长期的防沙治沙过程中,我市不断健全完善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资金参与、干部群众投工投劳的防沙治沙投入机制。

“十四五”以来,我市争取落实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防沙治沙示范建设、退化草原修复治理等中央和省、市、县防沙治沙资金13亿元,实施河西走廊生态保护与修复、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凉州区东北部沙区治理及沙产业建设等重大生态项目,完成治沙造林82.8万亩。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是全国保留的6个地市级示范区之一。

2023年,全市实施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治沙造林41万亩,封沙育林草21.7万亩,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09.8%、100%。成功举办国家林草局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重点项目开工活动,率先实施民勤昌宁西沙窝生态治理项目。

茫茫沙海,片片绿洲,绿染大漠的画卷不断铺展……


协同发展 好生态更惠民


绿色成就产业,产业反哺绿色。在武威荒漠化防治的道路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力量,一次又一次被生动诠释。

在凉州区,一块块光伏板纵横交错,一眼望不到边的深蓝色光伏组件,正汇聚成绿色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蓝海”,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光伏板下和板间的空地上,一丛丛梭梭苗在迎风摆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实现了光伏产业和生态治理的有机结合。

在民勤县,每逢假日,苏武沙漠景区独具特色的沙漠文化旅游项目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客们在大漠里冲浪、欣赏艺术雕塑、徒步时光廊道、体验农事采摘。随着沙漠生态旅游黄金区的打造,“沙海绿洲·风光民勤”文旅品牌逐渐打响,民勤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致富共赢的荒漠化和沙化防治道路。

在古浪县,八步沙人带领周边农户多管齐下发展沙产业,大力发展以枸杞为主的高效节水生态经济林,利用林地发展林下养殖业,培育溜达鸡品牌,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种植肉苁蓉,带动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沙漠变绿洲、绿洲变金山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

……

随着治沙产业日益多元化,我市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治沙、生态、产业协同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链。

防沙治沙是武威永恒的主题,“沙漠生金”是武威不懈追求的目标。我市坚持治用结合,产业拉动,大力发展沙漠种植、沙漠养殖、沙漠旅游、光伏治沙等特色产业,规划建设苏武沙漠和石羊河两大景区,建成和在建风光电项目975万千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成八步沙土鸡养殖基地1处,年出栏“溜达鸡”1万多只,民勤红枣、民勤枸杞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西走廊酿酒葡萄入选“甘味”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治沙精神历久弥新,绿水青山永葆生机。面向未来,我市将坚决当好全省防沙治沙排头兵,创新思路措施,明确主攻重点,全力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武威绿色版图由“浅绿”向“深绿”突破,从“区域美”向“全域美”转变,努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记者韩筱蓓)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