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武威新闻
改革风劲乘势起 稳健前行勇争先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武威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时间:2024-07-12 09:52:13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346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近年来,武威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以披荆斩棘的锐气、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坚定不移推动改革攻坚,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勇毅笃行担使命,“重要法宝”引领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武威市瞄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的综合效应和整体效能进一步提升。健全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市委主要领导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第一责任人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修订完善市委深改委“两规则一细则”,进一步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健全了上下衔接、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督察利剑作用。建立“专项督察+日常督促”机制,对重点改革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以督促进、以督促效,确保改革的“含金量”不短斤少两、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能畅通无阻。深入开展改革问题调研。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威实践和人民群众需求,“四不两直”开展实地调研,切实用好改革工具箱破解体制机制性障碍,真正实现“小切口、微改革、大成效”。

千帆竞发立潮头,“关键一招”彰显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武威市统筹“两个大局”,坚持人民至上,全面把握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集中精力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改革成果系统集成,最大程度释放综合效应,努力让更多改革惠及群众、推动发展。

——突出经济质效提升,以改革激发“进”的动能。锚定建设“六个新武威”奋斗目标,提出构建“两擎牵引、五极迸发”高质量发展格局,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精准谋划改革举措,持续攻坚克难,实现创新突破。产业改革按下发展快进键。出台绿色工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修订完善现代农业、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奖补办法,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创新“十个一”工作机制,培育9条重点产业链,打造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新能源产业建成及在建风光电项目975万千瓦,奶产业日加工能力达到1600吨。项目建设跑出改革加速度。健全领导包抓、专班推进、“红黄蓝”预警调度等工作机制,真金白银奖励贡献突出的企业和项目,推动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2018年以来,实施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1150项、完成投资17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招商引资打出改革组合拳。细化完善“一图谱三清单”,修订出台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季度通报、半年调研、年度考核,亮底晒单推进招商。2018年以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93.6亿元、增长率21.35%,其中省外项目到位资金1001.7亿元、增长率32.02%。园区改革栽下投资梧桐树。制定“五个增长极”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方案和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健全工业园区考核评价机制,武威工业园区与凉州工业园区实现整合优化升级,入驻规上工业占全市的76.5%,零碳产业园和“飞地经济”发展迈出第一步。陆港改革壮大外贸新业态。充分发挥武威国际陆港河西唯一资源优势,优化“两中心两口岸一场站”平台功能,形成“六大通道”国际物流体系,覆盖22个国家的46个城市,运行线路由2018年前的2条增至11条,海外保税仓由2022年的2个增至13个。消费改革深挖市场高潜能。出台强商贸促消费扩内需实施方案,推出多项优惠措施让利于民,促进住房、汽车、家居、餐饮等重点行业消费扩面增量。探索打造“一核、五星、三带、四区”旅游产业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格局,累计创建4A级景区10家。因地制宜发展夜间经济,汉唐天马城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凉州十七巷精彩亮相,武威市获评全国“最具文化魅力城市”、最美中国·优质旅游目的地城市。农村改革展现乡村新风貌。大力发展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农业增加值连续10年稳居全省第1位。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石羊河流域红崖山灌区等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全国试点。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2023年全市所有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试点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敲响全省“第一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营商环境下好改革先手棋。探索建立“1+20+3”工作机制,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完善“包抓联”“六必访”制度,设立“企业家日”,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明显增强。2018年以来,新增市场经营主体6.76万户、增长64.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居全省第1位。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以改革绘就“绿”的底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出台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开创防沙治沙新模式。坚持治沙与扩绿“双管齐下”、治理与保护“两手发力”,探索实行以奖代补、赎买租赁、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跨区域联合治沙,组织干部职工义务压沙造林,积极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2018年以来,完成人工造林241.44万亩、封育148.82万亩,全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呈现“双缩减”良好态势。武威市被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被授予“省级森林城市”称号,八步沙治沙经验被写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八步沙林场被命名为全省首个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探索节水用水新渠道。实施“五赋两转一打造”工程,石羊河创建为全省唯一的全国首批示范河湖,金强河创建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谋划争取外流域调水工程,积极推进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建设进度,全力做好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巩固拓展“六大节水行动”成果,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重现水面,水域面积扩大到26.7平方公里,旱区湿地面积达到106平方公里。谋划环境治理新举措。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紧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和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环保信用评价、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改革重点任务,完善“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体制机制,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494家企业纳入环保信用评价范围。

——聚焦民生福祉改善,以改革释放“实”的导向。坚持民心所向、改革所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实现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教育事业用好改革招。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城区土地优先保障学校建设、人才资源优先保障教师队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武威市入选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凉州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2018年以来,划拨教育用地2223亩,新增学(园)位4.53万个。卫生服务打好普惠牌。不断深化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全覆盖建设县域医学中心,加快发展重离子康养产业,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获全国优秀案例,基本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获全国优秀等次。社会保障走好创新路。实行“互联网+智慧养老”,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武威市被列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市。探索推行城市公交公营,智慧绿色公交体系全面建成。

——抓实基层社会治理,以改革筑牢“稳”的根基。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平安武威法治武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落实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各项任务,形成了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系列配套措施。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行政复议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构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执法司法新模式,创新搭建4个监督模型,“国有土地闲置监督”获全省“十佳”模型。扎实开展主动创稳行动。创新开展“平安细胞”工程创建工作,群众参与率达到100%。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建成市县乡村各级综治中心1238个。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通过中央验收,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试点合格城市,连续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市”。创新安全管理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构建“1+5+2”安全生产格局,实施事故灾害风险“周研判、周报告”制度,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较2018年下降13.3%。

——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以改革彰显“严”的基调。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实施基层党组织“强基固本”工程,建立“年初清单、季度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闭环管理机制,培育推广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富民新村模式、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上庄村模式、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培育的红旗村模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德吉新村模式,创建示范点34个。深入开展全国货车司机群体党建试点工作,打造“红色驿站·武威印象”68个。着力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常态化分析研判机制,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干在先的意见》,修订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工作办法,注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大实践中发现识别干部,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2018年以来,提拔县级干部572人次、容错免责192人次。持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制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畅通高层次人才招引渠道,推出“天马人才服务卡”保障措施,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2018年以来,签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461名。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统筹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设立市委社会工作部、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精减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由200个优化调整为35个、减少82.5%。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市级保留市市场监管等3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市文化市场等3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撤销并下沉凉州区。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协同高效推进监督执纪执法,强化“室组地”联动,增强“1+1+1>3”的叠加效应。构建网络监督系统,建成运行武威民生监督信息平台和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为监督插上科技“翅膀”。

征程万里再扬帆,“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踏上新征程,武威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按照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锚定加快建设“两区两地”方向定位,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做好“五篇文章”,走好“必由之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威实践贡献改革力量。

——聚焦经济体制改革,做好强动力添活力文章。紧扣改革发展大局,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加快产业转型、优化营商环境、拉动投资消费、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改革举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用“改革卷”答好“发展题”。

——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好优环境善治理文章。围绕荒漠化治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环保制度体系,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聚焦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做好惠民生暖民心文章。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发挥武威重离子中心核心技术攻关、治疗标准建立、高端人才引育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全力打造重离子西北区域医疗中心和甘肃重离子康养产业园。

——聚焦基层治理体系改革,做好补短板促提升文章。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主动创稳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三调对接”,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聚焦党建和纪检监察改革,做好夯基础固根本文章。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深入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大兴调查研究,汇聚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全面落实基层减负各项措施,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引领和保障武威现代化建设事业行稳致远。(顾志荣)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