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县新闻
此心安处是吾乡
——古浪县富民新村见闻
时间:2024-07-25 09:45:46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640







巨变,从群山桎梏,到平川旷野;

改变,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

蜕变,从面朝黄土,到未来可期。

富民新村,这个位于古浪县黄花滩的移民村落,有太多太多故事。

“在山里住的时候,是什么光景?”

“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眼望着山,山连着山。”

2017年,冯国安从古浪县古丰镇柳条河村搬家到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临走时他带走了山里老房子的梁。

为啥要带房梁?原因是心慌。“听别人说,黄花滩就是戈壁,以后如果住不下去,还能带着房梁重新安家。”

“如今住上了新房,有了致富产业,在移民区快活得很。”

长期以来,古浪县南部山区群众致富无门路,发展无优势,无法实现“两不愁”,受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制约,更是无法实现“三保障”。

搬出穷窝找出路。古浪县根据水资源条件、区域内自然禀赋等比较优势、可开发土地和产业发展可能性等资源要素条件,选择在黄花滩戈壁上开发建设生态移民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相继建成1个移民小城镇和12个移民新村,搬迁南部高深山区群众6.24万人。

何振田过去住在古浪县南部山区的干城乡大鱼村。十年有九旱,庄稼全靠天;闷头干一年,收成没多少。“山里路难走、水难喝,地干旱、房老旧,乡亲们的日子就像‘无水之鱼’没盼头。”

2018年,何振田和乡亲们搬进了富民新村。用上自来水,走上柏油路,通上天然气,住进新房子。“政府补贴帮咱老百姓建好了日光温室。只要人勤快不愁挣不上钱。”何振田笑着说:“我承包了2座日光温室,一年收入还不错,搬下来的日子才叫个‘如鱼得水’。”

地势平坦、日照充足,移民区发展设施农业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如雨后春笋般从戈壁舒展开,仅富民新村就累计建成422座日光温室、940座养殖暖棚,羊存栏量达3.84万只。

单一的农业产业不足以支撑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尤其是在面对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时更为脆弱。引进农业企业,发展多样化的就业项目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增强农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海升集团智能玻璃温室等项目企业相继在富民新村落地投产,以串收番茄、草莓、古浪香瓜为主的优质果蔬产销两旺,600多名群众实现就地就业。

富民新村村民何玉平有班上了。“以前在山里,除了种地就是打工,哪里听说过‘上班’两个字?”

对于何玉平来说,上班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和规律的时间。过去,每天一睁眼开始干农活,说是休息心里也得惦记着“地里杂草除干净了没?”“牛羊喂好了没?”心思和身体都被农活“缠绊”住了。现在到了古浪越海农业现代智能温室上班,做好手头的活儿,每月工资按时按点发放。妻子也是同事,一年下来,夫妻俩收入能达到7万元左右。

“以前在山里盖个新房子得花18万元,感觉要攒一辈子,现在有了稳定收入,干啥都有底气。”

据数据显示,2023年,富民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6.68万元,是2019年的4.4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8元,是2019年的2倍。

《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村”字是由“邨”演变而来,而“邨”又由“邑”和“屯”两部分组成。“邑”是聚居部落,“屯”代表着草木滋长,合二为一就是人们共同聚居为了促进万物生发。

如何找到村民共同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富民新村探索实行“一核引领、三业协同、三治融合、五项机制”的“1335”社区治理新模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持续开展“文明股”分红、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典型选树等活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多方共治合力进一步凝聚。

大事方向偏不了,小事细节能干好。富民新村还以协商民主议事会的形式,让村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

“村里开支、用工、建设等事项由专人定期征集议题,经过村党委会议筛选,再提交议事协商会表决。”富民新村党委书记张延堂说,协商民主议事会按照“1+1+10+X”的模式要求,坚持“代表性、公认性、稳定性”的原则,从先进模范、合作社等范围内选任10类人作为参会代表,协调解决社区居民存在的问题,让老百姓有地方找个“说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张延堂还记得2020年夏天,第一次开民主协商议事会的情景。当时由于高温天气,村西头有段道路损坏,村民反映后,村委会召集相关代表商量如何修路。

“怎么修,都听村里的。”“举双手赞成。”……

会议虽然开得顺利,但张延堂清楚,村民们有些固有的思维并不利于今后民主协商的发展。

“山里大家住得分散,不方便大范围征集村民意见,干啥事情村里说了算。现在搬下来集中了,不做到真正的意见统一,以后工作没办法开展。”

思想的“冰”得靠实干的“热”捂化。打那以后,不管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事情,都可以提请民主协商议事会解决,村里都会吸纳各方意见要求,化解矛盾统一共识。村民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能管用、诉求有回应,参与村里事情的积极性提高了,出主意想办法的人也多了。

今年5月,富民新村谋划为部分村民住房实施外墙保温改造,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均由民主协商议事会决定。

哪些住房需要改造?施工方资质如何?村里需要出多少钱?每户改造标准是多少?一项又一项具体内容村民代表们问得仔细,不清楚的地方也会有专业人员到会解答。统一各方意见后,两个月时间,650户村民住房完成了外墙保温。

俯瞰富民新村,正中央坐落着党群服务中心、完全小学和幼儿园,西面是“一老一幼”关爱服务中心,主干道笔直宽阔,标准化足球场、绿地广场、富民大舞台、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各种花草点缀其中。

“近年来,我们在村内主干道及房前屋后栽植各类绿化景观苗木23万余株,建成经济林果基地1055亩,栽植山楂、沙漠桃等各类经济林果13.06万株,动员群众在自家庭院及房前屋后种菜养花,全村生态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张延堂介绍,村里有993户家庭用上了天然气,1127户完成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去年12月,富民新村还在全县率先创建为省级“和美乡村”。

一座座整齐划一的院房、一张张充满幸福的笑脸、一棵棵枝叶繁茂的绿树、一朵朵颜色鲜艳的花朵,如今的富民新村像是一幅美丽的油画,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聚在文化广场,这一头唱起了眉户戏,那一头跳起了广场舞,歌声悠扬、舞姿翩翩……

记者在操控无人机时,10岁的张树乾刚刚结束暑假足球兴趣班的训练,他围了上来,好奇地盯着遥控屏幕中的富民新村。

“咱们村子真美,到处是绿色。”

“那你还记得山里的老家吗?”

“记得,在黑松驿,不过好久没回去了。”

“老家好还是这里好?”

“上学期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苏东坡的诗词,有一首中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张树乾笑着说:“村里有这么多朋友、还有很好的学习环境,我觉得很开心,富民新村就是我的新家乡,在这里好好学习成长,长大后我‘蹦’得越高,家乡也越高兴。”(记者甘曜毓  张亚鹏 见习记者叶敏  聂晓英)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