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
一支粉笔写春秋。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工作,不断优化教师发展环境、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师资筑基,共绘教育蓝图
金秋送爽,书声琅琅。9月新学期,武威第一中学迎来了1300多名新同学。“一直以来,我们的生源数量都在不断增长。”在校长何鹏国看来,学校生源稳定增长的背后,过硬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功不可没,“目前全校266名教师,全部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
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实事来抓,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等会议每年多次专题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及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供给的期待,全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教师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近三年,全市有22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陇原名师”和学科带头人,30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804名教师被评市级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和骨干校长教师梯度培养计划,推动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动优质教师资源下沉基层,成立12个覆盖各学科的市级天马名师工作室,建立本土专家团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人才培养梯队。每年选派100多名教师参加“三区”支教、义务教育学校顶岗支教,城市教师服务乡村教育。
精进师能,引领教学新风尚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来自全市的教师代表参加了新课程标准培训,收获颇丰。
“我们可以交流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大家集思广益,优化教学内容。”凉州区会馆小学教师强继存说,大家通过前期理论学习、分组沟通研讨、形成授课模板、反复试讲改进,打磨出一节节精品课程。
扎实的基本知识、过硬的综合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合格教师的基本素养。围绕基础教育改革重大需求,全市不断健全市、县、校“三级”教师发展培训体系。依托“国培”等教师培训项目,分学段、分学科、分类型线上线下每年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36万人次。组织选派优秀教师、校长(园长)赴市外、省外教育发达地区开展研学活动,拓宽眼界,增强教育管理本领和教学实践能力。通过技能培训、业务交流、专项提升等活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尊师重教,筑梦教师幸福路
全市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严格日常检查,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教师入职、职称晋升、岗位评聘等职业发展各个环节中的师德考核把关。健全完善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师德评价体系,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定期召开师德师风动态研判会、师德问题对照检视活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专题培训、结对帮扶等形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荣誉表彰宣传体系,让优秀教师进入公众视野,获得应有的荣誉和社会关注,引领广大教师见贤思齐,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共选树30个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0名名校长、77名优秀教育工作者、221名优秀教师、77名优秀班主任,党委政府领导在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分赴学校开展走访、慰问,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
近年来,市教育局抓好教师待遇保障,助力优秀人才选择在武威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师者如光,引路前行。面向未来,全市将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持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育更多“大先生”,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记者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