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生活
春季防火安全指南
时间:2025-04-25 15:57:57 来源:甘肃日报 阅读量:343

春季天干物燥,极端天气频现,是火灾事故的多发季节。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强化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防火篇

一、家庭防火

1.保持良好习惯

定期清理厨房、阳台和楼道,确保没有易燃杂物堆积。厨房是火灾高发区域,要特别注意将油、纸、布等可燃物远离炉灶等火源。

2.安全使用电器

避免超负荷用电,选择合格的电器产品,并定期检查线路是否老化或损坏。不用时及时拔掉插头,避免电器长时间工作。

3.安全使用燃气

用气后及时关闭气源,定期检查燃气软管是否老化或漏气。发现燃气泄漏时,应迅速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切勿使用明火或电器开关。

4.注意用火安全

吸烟后要确保烟蒂完全熄灭,避免在床上或易燃物附近吸烟。教育孩子不要玩火。

5.配备消防器材

在家中安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并配备简易灭火器、防烟面罩等应急逃生装备,学会正确使用方法。

二、公共场所防火

1.进入公共场所,自觉配合安全检查。

2.不在公共场所内吸烟和使用明火。

3.不带烟花爆竹、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

4.车辆、物品不紧贴或压占消防设施,不堵塞消防通道,严禁挪用消防器材,不得损坏消火栓、防火门、火灾报警器、火灾喷淋等设施。

5.学会识别安全标志,熟悉安全通道。

6.发生火灾时,应服从公共场所管理人员的统一指挥,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逃生篇

火灾逃生的四大要点

1.湿毛巾堵口鼻,防止吸入烟雾

在火灾发生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浓烟,这些浓烟里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粉尘颗粒,被吸入人体会引起窒息、中毒、昏迷等,使用湿毛巾捂住鼻子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过多地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和颗粒。

2.第一时间逃离火灾现场

避开火势,果断迅速逃离火场。大火的燃烧往往会引起建筑物坍塌等情况,在火灾中,人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尽量远离火势,并迅速逃离火场,最大限度地确保生命安全。

3.有效寻找逃生出路

如果不幸置身于火场,应该寻找可能的逃生出路,尽快逃离现场。

4.趴在地上等待救援

如果是身入防火门里,防火门监控系统在火灾发生后为了保证安全已经将防火门关闭,并且身边有手机或电话一类的通信设备,应该第一时间发出求救信号,然后趴在地上等待救援。千万不要盲目地逃出防火门,这样可能会严重威胁到生命安全。

火灾逃生十一口诀

一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请记住:安全无小事,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安全通道。

二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

请记住:自断后路,脱困不易。

三诀: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火灾发生后,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身造成很大威胁时,应当利用周围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火栓等,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请记住:争分夺秒,将火扑灭在萌芽阶段。

四诀: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让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

请记住:保持镇静,判断方向,才有可能尽快脱离险境。

五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为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了最佳逃生时间。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境。

请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六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窒息。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湿毛巾、口罩捂住口鼻,匍匐撤离的办法。

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佩戴呼吸器、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这些防护用品,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凉水,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体裹好,再冲出去。

请记住:多件防护用品在手,总比赤手空拳好。

七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以利用楼梯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台、屋顶等转移到周围的安全地点,在楼层不高的情况下可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脱险。

请记住:逃生时候,乘电梯极其危险。

八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假如楼层内设有高空缓降器或安全绳,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

如果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注意,此方法仅适用于低楼层)

请记住:胆大更需心细,救命绳就在身边。

九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假如用手摸房门或门把手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贸然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

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可采取固守待援的方法。首先应关紧门窗,用毛巾、床单、被罩等浸湿后封堵门缝,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达。

请记住:坚盾何惧利矛。

十诀: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待在安全地带。

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请记住:充分暴露自己,发出明显求救信号,能有效脱困。

十一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可惊慌乱跑,应赶紧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更有效。

请记住:不要惊慌失措,需沉着应对。

常识篇

火灾报警注意事项

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拨打电话“119”报警,并立即组织人员扑救。扑救时要先救人,然后再尽量挽回损失,先断电然后救火,并注意顺风救灾,特别是野外火场。灭火时一般就地取材,如用水、砂、土等灭火器材,特别要设法控制火势蔓延。

报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报清、报全单位和街、巷名称,不要用简称。

2.要说明是什么物质着火和火势大小。这样便于消防队根据燃烧对象采取对应方案。

3.报警后,应由熟悉情况的人迎候消防车或指引通道,以便消防车迅速赶到及时灭火。

各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泡沫灭火器用来扑救汽油、煤油、柴油和木材等引起的火灾。其使用方法是一手握提环、一手托底部,将灭火器颠倒过来摇晃几下,泡沫就会喷射出来。注意灭火器不要对人喷射,不要打开筒盖,不要和水一起喷射。

2.干粉灭火器是一种通用的灭火器材,用于扑救石油及其产品、可燃气体、电器设施的初起火灾。其使用方法是拔下保险销,一手握住喷嘴,对准火源根部,一手向下压鸭嘴,便会喷出浓云般的粉雾,覆盖燃烧区,将火扑灭。干粉灭火器要注意防止受潮和日晒,严防漏气。

3.二氧化碳灭火器是一种新型的压力式气体灭火器,其灭火剂灭火性能高,毒性低,腐蚀性小,不易变质,灭火后不留痕迹,主要用来扑灭火油类、电器、精密仪器、仪表、图书资料等。使用时首先拔掉安全销,一手紧握压把,一手将喷嘴对准火源的根部,压杆即开启,左右扫射,快速推进。

常用的灭火方法

1.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燃点,促使燃烧过程停止。例如使用水灭火。

2.窒息法:减少燃烧区域的氧气量或采用不燃烧物质冲淡空气,使火焰熄灭。例如用砂土埋没燃烧物,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火灾。

3.隔离法:把燃烧物与未燃烧物隔离。例如将起火点附近的可燃、易燃或助燃物搬走。

4.抑制法:让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

相关链接

旅游景区防火

一、旅游景区火灾特点

1.旅游景区内建筑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物耐火极限低,导致旅游景区内建筑火灾具有燃烧猛烈、火势发展迅速的特点,而且过火后建筑物易坍塌、火势蔓延迅速。

2.旅游景区建筑物密集,多为建筑群,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特别是旅游景区内有的建筑设置了大量飘带、饰布等易燃织物,油灯、蜡烛等明火使用广泛,一旦用火不慎极易发生火灾。

3.旅游景区普遍远离市区,交通不便,而且旅游景区建筑台阶众多,门窄槛高,供水困难,着火后扑救困难,加之游客密集,难以迅速组织疏散。

4.旅游景区树木众多,一旦发生火灾,蔓延速度很快。另外,旅游景区用火、雷击起火以及人为燃放烟花爆竹等活动都极易引发火灾。

二、旅游景区防火注意事项

1.游客要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要从自身做起,要做到不乱扔烟头,防止不良习惯引发火灾。

2.旅游景区管理单位要加强防火巡逻,特别是山林景区,严禁火种进山,严格禁止野外火源。

3.旅游景区内要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在火灾初起阶段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小火酿成大灾。

4.喜欢在旅游景区探险的游客,要提前了解景区天气情况,规划好旅游路线,做到结伴出行,迷路或遇到危险时,不要盲目乱闯,要及时求助。

三、文物、古建筑景区防火要点

1.古建筑内严禁吸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小孩玩火,并应当设有明显的禁止标志。

2.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文物建筑内宜使用低压弱电供电和冷光源照明,一般不得使用电热器具和大功率用电器具,避免造成线路跳闸,甚至引发火灾事故。

3.未经批准不得动用明火。

4.游客要注意自觉爱护古建筑内及其周边的消防设施。

四、山林景区防火要点

1.维护生态安全,增强消防意识。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极为困难的灾害之一。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仅会使多年造林护林的成果毁于一旦,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失。请大家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和防火意识。

2.加强自我约束,减少火险隐患。要切实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守森林高火险期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生产用火审批制度,不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山林,不在山林上吸烟、烧烤、野炊,不私自组织烧荒、烧田坎等农事活动。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