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通过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创新防控技术手段、强化资金保障等措施,全面完成年度防治任务,有效维护了草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构建立体监测网络,提升预警精准度。以省级预测预报站为核心,在全市重点草原区域布设代表性样地36个,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关键时期、重点种群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鼠虫害种类、面积、分布及危害程度,系统评估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周报制度,实现有害生物发生趋势精准研判,为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监测结果显示,2025年全市草原有害生物危害总面积196万亩,无严重危害面积,成灾率为零。
在防治工作中,始终坚持“绿色防控、生态优先”原则,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2025年,全市完成草原有害生物防治100万亩,绿色防控率达到100%。在具体措施上,采用雷公藤甲素、苦参碱等生物药剂替代化学农药,结合招鹰架、人工捕捉等物理措施,形成了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分区治理、精准施药等科学方法,项目区防治效果达90%以上,草原植被盖度明显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持续增强。
有力的资金保障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2025年,全市共投入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资金378.9万元,严格执行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等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绩效目标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通过项目实施,挽回鲜草损失17500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15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同时,我市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防治成果,织密草原有害生物监测网络,提升预警预报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扩大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范围,建设生态调控示范区,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防控能力,深化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草原保护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草原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记者徐燕)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