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凉州区大柳镇日光温室产业园,连片的钢架温室大棚透着融融暖意。掀开棚膜,翠绿的西瓜藤蔓沿着支架蜿蜒攀爬,一个个大小均匀、带着细密纹路的西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这批订单西瓜即将成熟,很快就会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生鲜市场。
曾经,当地农户多是在自家小块地里种西瓜,规模小、缺技术、收益也不稳定。如今,西瓜产业成为大柳镇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现在种瓜跟以前不一样了,村上专门邀请农业专家定期来园里指导,不管是整枝打杈、科学施肥,还是西瓜得了病虫害,专家都能及时帮着解决。”村民顾达祖说:“村上还免费给每座大棚装了滴灌和温控设备,有了这些保障,西瓜产量和品质提升了不少。”
大柳镇西瓜产业实现“逆袭”的关键,藏在“党建引领”四个字里。这些年,大柳村党总支主动扛起责任,发动党员群众打造7个日光温室产业园,创新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原本各自种瓜的农户聚成“发展共同体”,让小西瓜串起了大产业。
产业发展的落脚点,是群众的幸福生活。“我家原来有两座棚,2022年在收缩安置点分了套新房子,自己掏了11万元,政府补贴了5万元。” 说起这些年的变化,村民顾宗虎难掩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以前想都不敢想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现在不仅收入稳定,居住条件也大大改善,这都是产业给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党建引领的力量,不仅让农户的腰包鼓了起来,更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大柳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顾超祖说:“2022年以来,我们建设了3个新民居点,总共建设101套新民居,住房条件得到了大幅提升。” 大柳镇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 “第一抓手”,充分调动农户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积极性,新建日光温室556座,全镇日光温室规模达到3518座,80%以上种植西瓜,成为北上广深重要的西瓜供应基地。群众务工收入年增加约20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2万元。
谈及产业为啥发展的这么快,大柳镇党委书记高维坤说:“近年来,我们镇坚持‘党建引领、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发展思路,聚焦‘产业富民强镇’发展定位,立足绿色果蔬种植核心区位优势,持续做足日光温室扩面增量文章,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大柳镇探索发展“产业带动型”集体经济,建成凉州区首个集体经济产业园区,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42.95万元提高到2025年的200余万元,翻了近5倍。
从大棚里挂满枝头的西瓜,到101套崭新的民居;从单个农户的万元增收,到集体经济的五倍增长,大柳镇这五年的变化,正是我市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基层党组织就像 “红色引擎”,把党员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让曾经各户零散种瓜的模式,变成如今连片发展的大产业,让“小西瓜”真正撬动“大发展”。
>>>记者手记
行走在产业园中,听农户算增收账、看村民的新民居、听镇村干部谈规划,看着小西瓜成致富果,让集体经济节节攀升。大柳镇的“甜蜜实践”,不仅是“十四五”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样本。党旗插在产业一线,既送政策、搭平台,又传技术、配设施,就没有蹚不开的路、兴不旺的业。初冬的寒风挡不住温室里的生机,更挡不住大柳镇村民奔向红火日子的热情。而这份热情与希望,正随着党建引领的步伐,在更多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记者邓蕊 马登瑞)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