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这座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相拥的绿洲,素以“治沙奇迹”闻名。如今,这片大漠绿洲又以“中国肉羊之乡”的美誉,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共赢的另一个奇迹。
大漠养出“生态羊”
民勤县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干旱少雨却光照充足,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生态养殖提供了天然优势。“我们民勤羊肉,味道没得挑,这么精心喂养,都是‘生态羊’,哪能不好吃?”养殖户杨世林在羊舍旁,指着羊群向记者说。
午后,民勤县苏武镇上浪村养殖小区里,远远就能听到“咩咩”的羊叫声。杨世林看着膘肥体壮的羊群悠闲进食,黝黑的脸上泛起笑容:“现在养羊不一样了,有技术指导、有精心配比的饲料、有销路保障,一年下来纯利润能有十来万元。”
一旁的杨明远养羊已有12年,见证了民勤羊养殖的迭代升级。“以前是散养,几十只羊满地跑,靠天吃饭。遇上旱年牧草不足,羊掉膘不说,还容易生病。”他回忆道,“这几年村里推广暖棚养殖,这个养殖区有6户人家,十几座羊舍。我建了2座,引进了湖羊品种,县上派来的技术员手把手教我们科学喂养。”
走进杨明远的羊舍,通风槽、饮水槽、饲料槽一应俱全,“现在养羊讲究‘精准饲喂’,根据羊的生长阶段搭配不同饲料,还定期消毒防疫。”杨明远介绍,“现在养羊用的都是天然生态饲料,再加上自动投料车精准投喂和自动饮水设施,这样科学养出来的羊,肉质紧实、没有膻味。”
在民勤,像杨世林和杨明远所在的规模化养殖小区已有601个,全县累计建成肉羊养殖暖棚7.9万亩。
民勤县纯种湖羊种羊场,是该县首个国家级羊核心育种场。场内25栋高标准羊舍整齐排列,采用新型高床养殖技术,配备了漏缝地板、自动清粪机、自动饮水系统,实现了养殖环境的机械化精准投喂和智能化数字化管控。“目前,羊场存栏1万余只,年出栏达1.5万只,远销新疆、青海、宁夏等地。”种羊场负责人刘建光告诉记者。
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副站长赵鑫向记者介绍:“我们建立了从品种改良、科学养殖到疫病防控的全流程技术服务体系,全县羊存栏量稳定在200万只以上,出栏量243万只,羊肉产量5万吨。”
民勤县通过抓种源、改良品种,建成种羊扩繁场10个,累计投放湖羊20万只,为肉羊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种源基础。肉羊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民勤县被纳入河西走廊千万只肉羊产业带。
精分细检“放心羊”
养殖端的标准化为羊肉品质筑牢基础,而屠宰环节的规范化则是守住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卡。记者来到民勤同泽农业有限公司时,该公司刚刚和京东京喜达成合作。公司销售经理张倩高兴地说:“羊肉精细分割加工与销售能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契合消费升级趋势,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更突出。我们公司年加工量1.5万只、销售额达2000万元,羊源主要采购自民勤本地,产品重点销往北京、广州、黑龙江等地。”
记者在精细分割车间看到,经过检疫的胴体羊平稳送上传送带后,身着统一工装,佩戴口罩、头套、手套和脚套的工人各司其职,把胴体羊精分为羊排、羊腿、羊蝎子、羊肉卷等多个品类,贴标后送入冷却间。“冷却处理能提升羊肉的口感,延长保质期。”正在裹保鲜膜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冷却排酸设备,羊肉经过24小时冷却排酸,酸度降低,肉质更鲜嫩,营养也更易吸收。”
民勤县凯伟农牧业公司的屠宰车间内,工人严格按照12道工序规范操作。县农业农村局派驻企业的检疫员白艳萍说:“每一批肉羊进场前,都要查验产地检疫证明,屠宰过程中实施同步检疫,屠宰后还要进行肉品品质检验,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确保检疫率100%。”
“屠宰环节是保障羊肉品质的关键,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操作,确保每一块羊肉都安全放心。”公司总经理赵红霞说:“我们建设了标准化屠宰生产线,年屠宰能力达10万只左右、销售额800万元,是目前民勤县规模最大的羊肉屠宰加工企业。”
为规范屠宰行业,民勤县建成肉羊屠宰企业3家、精深加工线8条,年屠宰加工能力达125万只,开发系列产品达150多种,产品远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全国高端市场。
屠宰环节是实现羊产业从活羊到羊肉的关键转型。规范屠宰不仅提升了羊肉品质,打通了养殖与加工的衔接通道,也为后续品牌打造和销售奠定了基础,推动产业价值逐级提升。
物流直通“冷链羊”
“嘀——”一辆满载冷鲜羊肉的冷链物流车驶离民勤县同泽农业有限公司冷库开往兰州。车厢内温度稳定在零下18℃,冷鲜羊肉整齐码放,通过全程温控系统确保运输过程中品质不变。
“以前民勤羊肉只能在本地和周边省份销售,主要原因是冷链物流跟不上,羊肉容易变质。”工作人员田志元说:“现在我们有3辆冷链物流车,能让民勤羊肉在48小时内送达全国主要城市。”
冷链物流的发展,是羊产业全链条的“纽带”,打通了“从产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让养殖户和企业摆脱了地域限制。“以前产品只能卖到兰州等地,现在通过冷链物流,已经卖到了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甚至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张倩说。
美味臻品“电商羊”
“这是发往西安的,这是发往兰州的,这是湖北的……”记者来到民勤县浩漠羔羊牧业公司时,总经理杨振杰正忙着打包准备发快递的羊肉。
民勤羊肉不仅味美,更是烹制各类佳肴的上等食材。无论是清炖慢煨,还是涮炒炙烤,民勤人都能将羊肉的鲜美发挥到极致,成就一道道饱含温度与故事的珍馐,吸引八方食客慕名而来,一品这大漠间的至臻美味。
“以前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通过线下销售。现在,通过淘宝、抖音等平台把羊肉销往全国各地,每天能销售羊肉50只左右,顾客对民勤羊肉的品质和味道非常满意。”杨振杰说,公司正是依托民勤羊肉的优势和特点,通过线上线下、互联网直播销售,实现了将美味羊肉销往全国各地的目标。
民勤县坚持“好种育好羊、好草出好肉、好肉卖好价”的发展路径,完善销售服务,让养殖户和企业尝到了甜头。“以前养殖户养的羊主要卖给本地消费者,现在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卖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价格更高、利润也更可观。羊产业已经成为民勤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赵鑫介绍。
如今,民勤羊产业全链条产值达50亿元,获“中国肉羊之乡”“中华苏武沙羊美食之乡”称号,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甘味”农产品“好中优”产品目录……羊产业的迭代发展,始于生态养殖的“源头把控”,精于屠宰加工的“品质提升”,强于冷链物流的“通道畅通”,成于销售服务的“市场拓展”,各个环节层层递进、相互赋能,构建起从戈壁羊舍到城市餐桌的完整产业生态,书写了民勤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记者孙煜东 楚妍霞)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