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武威新闻
筑牢教育根基 厚植育人沃土
——武威市以新担当新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时间:2024-12-27 09:30:19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822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抓今天的教育,就是抓未来的发展。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公平优质的教育之光,照亮每一个学子的成长之路。

加大投入,筑牢教育发展根基

“早上好,小朋友!”早上八点,在今年新投入使用的凉州区第十三幼儿园门口,老师用亲切的问候和温暖的怀抱迎接每一位小朋友的到来。

“今年秋季第十三幼儿园开园了,孩子在这里上学,我们家长接送比较方便,几分钟就赶过来了。”对于这所家门口新修的幼儿园,住在附近的滕女士赞不绝口。

随着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持续增加,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公办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凉州区高标准制定公办幼儿园发展规划,实施城区公办幼儿园扩容及农村公办幼儿园提质工程,一所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幼儿园实现高标准建园、高起点启用,满足了居民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

凉州区第十三幼儿园这个“小窗口”,折射出的是我市近年来对于教育的“大手笔”。用“真金白银”打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实根基。

目前,全市新增中小学学位3850个、公办幼儿园园位222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8.3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9.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75%,形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跃动的数据,见证着武威教育事业成绩单的不断刷新。一批批家门口的学校、幼儿园,正在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换上足球鞋,带上护腿板,踏入绿茵球场,完成盘带、过人、射门等动作……这样的场景,在武威各个中小学的操场上每天都能见到。

为了让孩子们爱上体育、享受运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体育教育。足球、篮球、排球、五禽戏、轮滑……如今,丰富多样的“花式”体育运动调动起孩子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中小学校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的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武威市第一届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累计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多达115所。今年5月,武威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甘肃唯一的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

“我通过参加学校的播音社团和足球社团,不仅学习了播音发声、朗读技巧,还强健了体魄,提升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凉州区祁连路小学六年级三班学生许昕月说。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大力强化学校艺术社团的建设力度与品质提升,积极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把社团活动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形成了“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和“校校有品牌,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均衡布局,促进教育优质公平

“以前冬天天都没亮,老师就要早早来到教室把火炉子烧热。现在新校区的暖气可比火炉子暖和多了!”凉州区金山镇九年制学校学生周国栋开心地告诉记者。

如今,整齐排列的楼舍、干净整洁的校园、设施齐全的教室,彻底取代了曾经的简陋与局促。教室里,智能教学设备一应俱全,电子白板清晰明亮。多功能实验室里,摆放着先进的实验器材,让孩子们可以尽情探索科学奥秘。操场上,塑胶跑道平坦宽阔,体育设施多种多样,同学们尽情地奔跑、放松。食堂里,营养均衡的免费午餐让学生们安心就餐,补充能量。

今年是李静在凉州区金山镇九年制学校从事教师岗位的第三个年头,谈起新老学校的变化,李静感触颇深:“自从新校区建成以后,我们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也经常去城区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感觉农村的学校和城市的学校在硬件设施上基本上没有太大差距。在师资力量方面,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年轻教师加入了农村教师队伍,教学理念也与时俱进。”

在教育发展进程中,城乡教育均衡始终是一个关键命题。为了进一步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我市结合城镇化进程、学龄人口流动和变化、地理交通等多种因素,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通过 “撤、调、并、建” 的方法,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布局进行融合优化。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整体发展、校际均衡发展,使学校空间分布和容量配置更加合理,让孩子们能够在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成长。乡村教育逐步从 “点多量小” 向 “集中优质” 转变,有效解决了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让广大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记者高德强 邓蕊)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