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时期。走进兰州市榆中县马坡乡河湾村,山间田垄、温室大棚、生产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
4月18日,一场由省政协组织的技术培训推进会在榆中县马坡乡河湾村高寒山地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园区里举行。
听闻农技课送到了田间地头,老师还是农业领域的专家,马坡乡23个行政村的200多名农民“学生”早早赶来听课。
马坡乡海拔2500多米,地处榆中县城南部山区,气候阴寒湿冷。一直以来,当地产业都以冷凉型蔬菜、中药材种植为主。乡村振兴中,省政协以马坡乡河湾村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帮助当地建设集中连片中药材和高原夏菜千亩产业带,打造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高寒山地现代特色产业基地。
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此次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省内外农业领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的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围绕高原夏菜、中药材、百合三大产业标准化种植、良种化选育、模式化栽培、农机化作业,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实操演示培训,解决农户农业技术难题。
在马坡乡河湾村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里,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满眼绿色,通过自主育苗种植的百合长势喜人、生机勃勃。
榆中县农技推广中心经作站站长杨海兴介绍,通过鳞片包埋繁育技术,大大提高了百合繁育效率和种球质量,在满足当地百合种植需求的同时,为全国提供了优质兰州百合种质资源。
“百合种植要注意土壤消毒和病虫害防治,这样才能保证产量和品质。”专家们耐心地向村民们讲解百合种植的要点。
专家的讲解让河湾村种植户曹生宝受益匪浅。他今年在大棚里育了1.5亩百合苗,“以前全凭自己的经验种,现在有农技专家支招,心里更有底了。”曹生宝说。
农机具展演区引来不少村民“围观”,当归移栽机灵巧地完成开沟、栽苗、覆膜一系列动作,“这是我省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台当归移栽机,利用蓄电池驱动,实现覆膜栽苗一次性完成,一个人一天就能栽2亩地。”听着省农机推广总站正高级工程师张陆海的介绍,前来参观的阳屲村党支部书记杨作栋仔细打量眼前这头“铁牛”,不时询问技术参数,“以前光栽苗一亩地就需要三四个人干一天,这台宝贝能让村里千亩当归种植成本大大降低。”
“当归苗怎么辨别质量好坏?”“当归水烂病咋能防治?”在羊上村,正在种植当归的村民纷纷提问。
“栽植前浸泡种苗15到30分钟;栽植后,要做好田间排水,防止沤根……”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李继平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耐心解答。河湾村成贵中药材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成贵说:“去年按这法子,我家20多亩当归发病率不到10%,每亩增产超三成!”
现场观摩结束,紧接着召开交流会,专家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解答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分享了经验和实用技巧。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村民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新设备有迫切需求。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培训演示现场推进会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帮助村民们提高种植技术,实现良种、良机、良法配套,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走出一条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路子,将河湾村打造成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和美乡村建设新机制新模式。(记者张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