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驼铃阵阵的古丝路重镇,到班列轰鸣的开放前沿,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的武威,正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实现从发展腹地到开放前沿的关键跨越。武威,犹如奔腾的天马,蹄疾步稳,向着开放前沿稳步迈进。
近年来,武威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以甘肃(武威)国际陆港为核心载体,深化“三抓三促”行动,实施陆港攻坚突破三年行动,通过“通道筑基、产业赋能、服务提质”三维发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实现“质升量增”,全力打造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力军,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注入“武威活力”。
通道建设:织密“一带一路”物流网络
“通道通则贸易兴”。武威市始终将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先手棋”,以甘肃(武威)国际陆港为枢纽,不断加密班列线路、完善基础设施、拓展辐射范围,构建起多式联运、内外联通的物流网络。在班列运营方面,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聚焦“扩班列”这一核心目标,实现各类货运班列“常态化、规模化、多元化”开行。
2025年3月29日,武威市和省物流集团合作发运的首列JSQ图定班列(兰州东川货场—阿拉木图)顺利启运。这趟班列装载183辆奇瑞汽车,货值1647万元,4天便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作为专门运输汽车整车的JSQ型车辆,单节可装载10台汽车,兼具“单批运量大、装卸效率高、运输成本低”优势,此次班列开行不仅填补了武威汽车整车出口图定班列的空白,更标志着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在向西开放国际物流通道共建上迈出坚实一步。
物流通道是开放型经济的“生命线”。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在平台运营、班列发运及外贸拓展上狠下功夫。相继建成“两中心两口岸一场站”,开通中欧、中亚、中俄、跨“两海”(里海、黑海)、跨境海铁联运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货运班列,形成“六大通道”国际物流体系,开辟国际货运班列线路11条,目的地已覆盖中亚五国、德国、英国、格鲁吉亚和新西兰等“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
同时,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铁路集装箱场站投入运营,推进铁路快装储煤棚、二手车出口基地等项目建设,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为物流通道夯实“硬支撑”。此外,还与西安港、兰州国际陆港协同合作,深化“陆港+海港”联动模式,进一步提升物流通道效能。
不临海、不沿边的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咽喉”的区位优势,打开了一条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使武威从西北内陆腹地变为甘肃乃至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贸平台。
产业升级:培育开放型经济新动能
产业是开放型经济的“内核”。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聚焦“育产业、强招商”,推动产业培育与外贸拓展深度融合,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硬核动能”。
在产业培育方面,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围绕“稳产能、强主体”目标,推动重点企业稳产、欠产企业达产、在建项目投产。针对不同产业特性,陆港重点布局二手车出口、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煤炭储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二手车出口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配套完善汽车检测、整备、仓储等设施,全力打造辐射全省的二手车出口集散中心;依托进境木材监管场地,推动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围绕特色农产品资源,助力食品加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陆港更推动特色产业“外贸转型”,借助国际物流通道优势,让“武威制造”“武威特产”借势出海,通过专题调研对接,成功推动甘肃达利食品向印尼出口马铃薯全粉、武威荣华煤业向中亚出口焦炭、甘肃纳波旺化工向蒙古国出口农药中间体,同步对接天康、泰昆、海牧等饲料加工企业的原料进口需求,实现“内贸转外贸”“代理出口转自营”的跨越式发展。
产业的壮大离不开优质项目的支撑,在招商引资上,陆港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构建“全员行动、全程加力”的招商工作格局。通过持续开展节会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定点招商,增加“走出去请进来”的频次,着力引进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优质项目。
同时,整合招商要素,优化招商机制,发挥国有平台公司招商作用,借助全市产业优势选优配强招商力量,营造浓厚招商氛围。例如,通过政企联合调研等方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全流程服务,吸引更多企业落户陆港,为产业培育和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服务提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开放型经济的“沃土”。武威市以“优环境、强服务”为抓手,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服务机制创新方面,甘肃(武威)国际陆港纵深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构建“专员式、管家式、全流程代办”的服务体系。针对企业在注册、审批、运营、出口等环节的需求,陆港安排专人对接,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实现“企业少跑腿、服务多上门”。
依托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还推动服务升级:支持保税物流中心申办“TIR”国际公路运输卡班资质,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物流选择;发挥保税仓储、跨境物流优势,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除了机制创新带来的服务升级,甘肃(武威)国际陆港更注重政企协同,通过搭建沟通桥梁,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推动政策落地与需求对接“双向贯通”。组建专业联合调研小组,深入重点外贸企业及意向进出口企业一线,开展“稳外贸、促发展、强服务”专题调研,工作组既当政策“宣传员”,又做业务“对接员”,通过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沟通,深度挖掘企业进出口需求,现场为企业提出物流运输、外贸环节解决方案,成功达成多项业务意向,为陆港国际货运班列充实了货源“蓄水池”,为全市外贸稳步增长筑牢了“压舱石”。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生荣说:“近年来,甘肃(武威)国际陆港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外向型经济平台日益完善,国际货运班列线路不断开辟,开放格局持续拓展,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为我市乃至全省外向型经济持续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下一步,陆港将立足‘扩班列、 促开放、强平台’,盘活用好特色口岸平台资源,积极探索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打造全省一流国际陆港和外向型经济排头兵。”
跨越山川河湖,天马蹄疾步稳。从通道筑基打通“主动脉”,到产业赋能激活“内核力”,再到服务提质厚植“沃土层”,武威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脉络愈发清晰、态势愈发强劲,已形成“物流通道贯通内外、特色产业多点开花、营商服务精准高效”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新格局。(记者张婷 楚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