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武威新闻
清风劲吹砺初心 铁规护航新武威
——武威市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综述
时间:2025-09-16 09:13:36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102

这是一次直抵灵魂的政治大淬炼,筑牢了坚实思想基础,政治忠诚更加坚定。

这是一次全面系统的纪律大学习,砥砺了自我革命精神,纪律作风更加严实。

这是一场挺纪担当的精神大提振,激发了干事创业激情,发展势能更加强劲。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坚持分类指导抓部署、一体推进学查改、严督实导求实效、开门教育听民意、建章立制促长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武威落地生根。

以上率下  精心组织推动

市委坚决扛牢政治责任,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全市176个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4448个基层党组织、10.7万名党员认真参与。

市委常委会既高标准严要求抓好自身学习教育、作出示范,又强化组织推动,督促靠实县(区)党委“一线指挥部”职责、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保证了学习教育层层落实、步步深入。

参照中央和省级层面做法,成立市级层面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各县(区)各单位均比照组建工作专班或专门力量负责学习教育工作,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五学”“四查”“三改”要求,周密安排部署,组织党员干部融会贯通学、深入细致查、真刀实枪改,保证了学习教育任务高质高效落实。

从祁连山麓到石羊河畔,从机关单位到基层支部,武威市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读书班等载体,推动学习教育一贯到底、层层深入,切实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靶向攻坚  “学查改”同推进

市委坚持将“学查改” 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以系统思维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切实筑牢作风建设根基。

聚焦学有质量,筑牢思想根基——

市委常委会率先举办读书班,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举办读书班686次、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536场次,班子成员交流研讨1725人次。

市县党校将学习教育内容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开展培训75场次,突出抓好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重点群体学习教育,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向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和党办干部讲授专题党课,带动459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3894名党支部书记讲授专题党课。

市委召开警示教育会,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警示教育,深化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组织各级党组织用好中央、省级、市级编印的典型案例和警示教育基地,结合实际开展警示教育714场次,引导党员干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明辨是非、增强定力。

坚持把学习教育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基层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5.4万次,组织年老体弱党员、流动党员、新兴领域党员采取简便务实的方式开展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古浪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774名流动党员推送学习资料,对2604名离退休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送学上门,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

聚焦查有力度,找准查实问题——

只有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

市委常委会和常委同志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对照2个问题清单等,逐条梳理查摆问题,形成了高质量的问题清单。

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审核市四大班子问题清单和集中整治台账,市级层面工作专班4轮次对清单台账进行全覆盖审核。民勤县按照“党委初审——指导组复审——专班终审——党组织确认”审核流程,从严审核清单台账,确保问题查摆层层聚焦、精准到位。

各县区各单位结合巡视巡察整改、落实“五个进一步到位”等方面情况,动态更新问题清单,为整改整治提供了精准靶向。

聚焦改有成效,抓实整改整治——

坚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做到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坚决有力抓好整改整治。

市委聚焦11类系统整治的突出问题、11个精准纠治的典型问题、6个深入查纠的隐形变异问题,制定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由市委常委牵头逐项推动整改。

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对能够当下改的即知即改,对难以解决的一抓到底。

坚决整治违规吃喝和酒驾醉驾赌博问题,较去年同期下降33.3%;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5起、醉驾酒驾赌博问题14起。天祝县加强统筹协调,对违规吃喝重点线索、重点案件挂牌督办、提级查办,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硬规矩落地,好作风生根。全市结合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扎实开展医德医风、食品药品安全、校园安全等民生领域问题专项整治,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既真查实改,又注重常态长效。市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一手抓问题整改,一手抓制度建立,有效巩固了作风建设新成果。凉州区修订完善《机关事务标准化管理规范(试行)》《公车管理办法》等各类制度271项,以建章立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开门教育  群众可感可及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是最好的作风。

市委坚持开门搞教育,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实效。

聚焦信访积案,破解“急难愁盼”。创新推行“四抓四消”机制,推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128批,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实打实化解矛盾纠纷,矛盾化解率显著提升。天祝县“136N”信访工作模式获全省推广。中央巡视组移交信访件前两批全部办结,全市信访总量件次和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6.88%、28.13%。

紧盯欠薪痛点,保障“劳有所得”。建立“月结月清+双交办”机制,实现欠薪案件动态清零,从源头上遏制欠薪问题。2025年以来,新增案件即收即办、动态清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瞄准医疗堵点,提升“就医体验”。全市12家公立医院设立“一站式”信访服务阵地,推行“1544”工作机制和“每周接访日”,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缩短40%。线上开通3条24小时热线和“信访直通车”,方便群众实时反映诉求。

攻坚办证难点,圆好“安居之梦”。通过“办不成事”窗口和12345热线全面摸排,梳理11个项目、4487套住宅问题,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已为2616套住房办理产权证,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服务群众千万条,归根结底要落在办成事上。从就业保障到教育民生,从居住环境到基础设施,一系列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39万人,输转劳动力40.53万人。武威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41人,结束了自1986年甘肃农业大学由武威迁入兰州后武威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改造老旧小区49个,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49.9公里、排水管网71公里。市委社会工作部制定骑手友好场景建设10项具体措施,有效解决了骑手“进门难、送达难”问题。凉州区6个“保交楼”、18个“保交房”项目全部交付,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城乡群众普遍反映,党委政府真正为老百姓着想,各级党员干部与老百姓距离更近、工作更接地气、办事效率更高,进一步坚定了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

以学促行  凝聚奋进力量

风气正则人心聚,人心聚则事业兴。

市委始终坚持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以作风攻坚撬动发展攻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态势。2025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2.08亿元,同比增长6%;1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5项跻身全省前6位,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业增加值领跑全省,连续11年居全省第1位。新能源建成及在建装机规模达1610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二位,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成效评价列全省第1位。河西走廊首个国产AI算力芯片万卡集群——稻盛云(武威)1号智算中心点亮投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武威重离子中心积极构建先进肿瘤治疗技术矩阵,累计治疗患者2294例,着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10个省列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高于省上调度目标18.3个百分点。陇电入浙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及配套调峰电厂、兰张三四线铁路武张段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民勤县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功举办“招商引资强引擎·归雁齐聚话发展”、特色农产品展示暨“京津冀”专题招商推介活动。上半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31.4%,第三十一届兰洽会签约金额达到464亿元,创近年来新高。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锚定生态保护目标,以学促干压实责任,协同推进林草管护、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全市518公里环绿洲防风固沙控尘林草带全线闭合,武威市入选央视《绿水青山中国答卷》20个代表性城市,古浪县被国家林草局确定为林长制激励表扬县。

——文旅发展势头强劲。全市文旅产业呈现繁荣发展态势。2025年上半年全市文化旅游接待游客量、游客旅游花费分别增长57%、61.5%,8条线路入选省级乡村研学游精品线路,文旅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新引擎。

今日武威,清风劲吹、铁规发力、正气昂扬。全市上下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持续强化,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新征程上,武威市将持续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威篇章提供坚实保障。(记者甘曜毓 韩筱蓓)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